如果说耐力运动员的重点是积极地做好百分之九十五的有氧训练,这一点也没有问题。但如果能留下3~5%的空档做好爆发力训练,肯定会有更好的帮助。
在以爆发力为主的竞赛项目中,过多的耐力训练除降低原本的爆发力外,实质的帮助并不算多。当你的竞赛项目只有一到两分钟引用爆发力与无氧能力时,做太多有氧耐力的训练其实得不偿失。
最好的例子就是『十项全能』,全能项目包含:第一天的100公尺、跳远、铅球、跳高、400公尺;第二天的110跨栏、铁饼、撑竿跳、标枪及1500公尺。
尽管最后的1500公尺是少数带有肌耐力与耐力的结合,但事实上单项1500公尺即使是一般跑者也能坚持在八分钟之内完成。如果运动员过度强调1500公尺的耐力训练,就会失去前面100公尺、400公尺及110跨栏的爆发力。
长距离的慢跑,这对爆发力运动员显得过于耗时,那为什么耐力运动员必须要做爆发力训练?尤其是当长距离跑者百分之九十都在使用有氧引擎时?
因为爆发力训练的重点不再只是讲求能量系统,而是着重在跑步经济性、跑步动作及肌纤维养成。
跑步经济性
透过有些强度的爆发力训练,跑者会短时间内大量输出能量作功。跑者会发现过喘过累、肌肉疲劳,但随着训练时数增加,疲惫感与疲劳会逐日下降,这代表跑步经济性已经逐渐养成,输出能量从大量渐趋减少,跑者越减少能量损耗,就能越维持到后头。
跑步动作
慢跑的动作跟冲刺跑的动作是截然不同的跑步姿势,但冲刺动作跑者无法持久,而慢跑动作又会失去竞速优势。所以透过爆发力训练的模式,将慢跑逐渐提升到有一定速度而又不会失去耐久力为主的动作。
肌纤维养成
养成快缩肌纤维,增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对长距离跑者而言,快缩肌使用频度甚至不到百分之三,那为什么要训练快缩肌?
当跑者从起点开跑后,沿途经过十公里记录点、半程记录点跨越到三十五公里处,跑者可能会在这儿产生慢缩肌疲劳问题,当慢缩肌出现疲劳时,快缩肌就会成为辅助脚色随即上场帮助跑者完成最末的里程。
快缩肌的练习除了透过举重、多次长距离练跑外,高强度的冲刺(爆发力)训练会是比较好的方法──简单而有效,而且不同于举重练习需要做专项转换。
那为什么非洲跑者似乎都没有做爆发力训练?事实上非洲跑者最常用的爆发力训练就是一分钟一分钟的法特莱克跑,并和可能一周一到两次的400公尺练习。
非洲跑者在从小维持到生长结束的跑步生活后,有氧基础已经打得非常稳实,所以成长后转入训练营的重点是保持有氧耐力、提升最高速度以及发展长距离速耐力。
有哪些爆发力训练
也许相对上来说爆发力并非主要重点(包含超长距离跑或多日赛),但事实上透过爆发力训练,还是能使身体更能应付强度来临时的高负荷以及能量损耗。
所以如果可以仍希望能积极安排爆发力训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