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步频,就是左右腿换步的频率,通常以每分钟的步数来表示(简称SPM,Step Per Minute),比如:步频180就表示一分钟内左右脚共交替迈步了180次。对于初跑者来说,一般会建议练习较高的步频,以培养协调轻快的动作,避免步幅过大导致膝盖受伤。
近几年,随着跑步热潮在国内兴起,最热门的跑姿话题当属跑步时脚掌该如何着地的讨论了,前脚掌、全脚掌(中足)还是后跟先着地,究竟哪个最好?从大多数人的跑步经验来看,有良好跑姿和肌力的跑者,大多倾向于以前脚掌或全脚掌着地。与此相应,近年来赤足跑鞋、极简跑鞋、低坡差跑鞋也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但是,对很多初学者来说,练习高步频是件很困难的事儿,往往感觉动作协调不过来。但增加步频真的能改变脚掌着地方式吗?咱们请栋哥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
台湾的运动生理学网站研究了步频与脚着地方式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增加步频 (由160增加到180) 确实会让部分跑者由脚跟先着地调整为脚掌先着地。
但以 180 步频跑步时,仍有 55% 的跑者脚跟先着地。
步频与脚着地方式的改变是否对跑步有帮助,还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有兴趣的跑者可以一起来看详情:
判定跑步时脚的着地方式,通常使用着地指数(strike index,SI) 来衡量。以着地瞬间着地脚垂直压力中心落在脚部的位置 (设定 33%、67% 来界定)分为:后跟 着地 (rearfootstrike,RFS) 、全掌(中足)着地(midfoot strike,MFS)、前掌着地 (forefoot strike,FFS) 。如下图所示,它们分别对应着地瞬间的垂直方向压力中心落在脚掌的后1/3(SI<0.33)、中1/3 (0.33
研究人员让受试者在跑步机上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跑步,自选步频为168.8±11.3。18名受试者中,RFS有10名 (占56%)、MFS有6名(占33%)、FFS有2名 (占11%)。实验分成自选步频的-10%、-5%、+5%、+10%四组。
数据显示,4组SI预测值的改变量分别为-19.02%、-12.18%、+5.33%和+22.84% (步频降低时,SI更趋向于后跟,步频增加时,SI更趋向前掌)。当步频增加+10% 达到185.6时,有3名RFS受试者变为MFS,而在步频减少5%、10%时,分别有3名、2名MFS受试者改变为RFS。这一结果表明:提高频确实会让跑者落地脚压力中心更趋向于前掌,但以后跟、全掌(中足)着地方式跑步的比例仍达90%。
也有研究人员用着地瞬间脚面与地面角度(foot strike angle, FSA)来判定SI,如下图,FSA = 落地瞬间脚面与地面角度 - 站立时脚面与地面角度。
他们以一般大学生和研究生作为受试者(年龄24.91±5.03 岁、身高168.27±11.59 厘米、体重62.55±15.49 公斤),在跑步机上以每小时8公里的速度跑两次,一次采用160步频、另一次采用180步频,并通过摄影分析纪录FSA,然后按照SI =(FSA-27.4)/-0.39来计算着地指数。
研究发现,步频160/180时的着地角度分别为16.67±5.20度和15.10±4.91度,计算 所得的SI分别为 27.52±13.33%和31.53±12.58%。步频160时,11名受试者中有8名RFS、3名MFS,步频180时,有6名RFS、5名MFS。也就是说,当步频由160增加到180时,有2位RFS的受试者调整为MFS。
”
*轻戳标题即可查看原文
不会选跑鞋?
只需关注微信订阅号——“陪你跑”
点击“菜单-精选干货-选鞋帮手”
即可查找到最适合你的跑鞋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达选鞋帮手
输入身体参数,
复杂的交给我们咯!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陪你跑”
欢迎收听喜马拉雅——“吴栋陪你跑”
吴 栋 是 谁?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精选干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