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扭伤或俗称的“崴脚”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特别是在越野爱好者一族中屡见不鲜。扭伤绝大多数是发生踝关节往外翻,只有极少部分是内部的骨折。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你第一次扭伤脚踝,接下来就会很容易发生第二次、第三次,而且多半儿是在同一部位,严重者甚至发生疲劳性骨折。即便几个月后,扭伤似乎痊愈了,正当自己觉得一切都已经恢复正常,也没什么特别强度的运动,你又不断感觉到有新的扭伤在发生,然后你就纳闷儿了:“难道脚踝的旧伤又复发了?”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脚踝是一个运动者身体的根本,一次脚踝的伤痛可能会演变成长期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因为脚踝扭伤的影响远比我们想像的伤害大得多。
美国有个针对曾多次遭受踝关节扭伤的大学生运动员研究发现:这些人身体的活动度在受伤康复之后均明显低于同龄者,甚至在一天当中上场训练的次数和时间都变得更少了,好像下意识里他们根本就不希望过度操练那些曾经受过伤的脚踝。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经常性的膝关节受伤人群中。
脚踝对于整个身体的动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跑步方面。日常活动里,脚踝需要承担全身的重量,这增加了它愈合的难度。即使开始愈合,伤者的大脑也会潜意识地改变双脚的运动方式,并以自身可能察觉不到的方式进行补偿(即所谓的“代偿”)。结果是:伤者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开始以不同的方式跑步、以新的姿势来走路。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大学的一位副教授迈克·透纳(Mike Turner)和他的妻子崔西雅(TriciaHubbard-Turner),最近发表了针对脚踝受伤长期影响的一系列研究。他们透过影片分析上述情况,结果显示这些变化相当显著。
研究人员发现,踝关节扭伤、扭曲、骨折,甚至在伤害发生过了一年后都还可能会导致一个人的生活品质非常显著地降低。有过这些伤的人会发现,像上楼梯或做一些需要脚踝的动作都会变得更难一些。潜意识里,他们会想到要去避免另一只脚踝扭伤。
脚踝扭伤基本上是撕开或不正常地拉伸韧带,导致“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为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这些肉芽组织会进而影响伤者的身体机制和功能,导致重复性的受伤几率达40%-70%,使得许多人深深地被长期的踝关节不稳定所困扰。
扭伤后,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治疗和锻炼。有许多针对踝关节的康复训练,比如:提踵或用脚拉住弹力带往内外摆动,这一类训练比较倾向于朝着直线或局限于两到三层平面性的运动。
还有一类训练被认为可能会更加有效,因为踝部扭伤往往并非发生在一个平面上。这类训练是以平衡性的运动和运用脚底肌肉的运动来对踝关节进行恢复锻炼,比如:闭上眼睛做单脚平衡,迫使脚踝和腿部肌肉来互相协调弥补。再进阶一点,可以尝试做单腿屈膝站立、平衡板练习等。
除此之外,让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帮助伤者做踝关节的绷带包扎或贴扎可以帮助稳定脚踝并防止再次受伤,但包扎不能真正解决踝伤的根本问题。如果你不每天保持运动10-15分钟,世界上再先进的包扎方法都会无济于事。
下一期,我们会推出“如何在办公室里让你的脚踝更强壮”,记得扫码关注微信订阅号“陪你跑”哦!
吴 栋 是 谁?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精选干货-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