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陪你跑
客服热线: -

陪你跑

运动装备专家

未来可期!匹克态极跑鞋试穿体会与思考 [复制链接]

陪你跑 1773 1
陪你跑
话题: 4451
回复: 4456
楼主



这鞋不是我花钱买的

感谢匹克。但这并不影响我写一篇客观的文章!

这不是一双完美的跑者之鞋,但基于P4U中底儿科技以及匹克内部从上到下的重视程度和向心力,我认为它“未来可期”!


我是姜涛

新浪微博@姜涛Ginojiang


说在最前面


首先,这绝不仅仅是一篇跑鞋评测。

其次,这鞋不是我花钱买的,感谢匹克。

匹克态极开箱第一眼


感谢匹克的各位朋友对我的关注,同时这也体现了匹克从公司最上到下对这个产品的重视程度。

但这并不影响我写一篇客观的文章!

因为我并不是商业机构,我的微博就是我的游乐园,一切来源于我的个人爱好。内容及文字架构也来源于我个人的风格: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产品看商业模式。

最后,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产品,也没有最好的跑鞋,只有最合适的。世界上没有纯黑纯白,只有灰色,不同深浅的灰色。

正文先说结论:这不是一双完美的跑者之鞋,但基于P4U中底儿科技以及匹克内部从上到下的重视程度和向心力,我认为它“未来可期”!


没想到意外火了篇文章


前两天收到了匹克的态极跑鞋,源于之前我在微博上发的一篇文章:与跑鞋材料科研工作者的对话。没想到这篇文章在微博上到现在已经超过了13万次浏览,转发评论点赞都过百。没想到跑鞋用户对这篇看似有点专业、严肃甚至是枯燥的学术类文章这么感兴趣…...但我觉得这是好事儿,我们的消费者和用户终于理智起来,终于“讲究”起来,也是“消费升级”的一种表现。但这种饥渴也反映出现在我们的品牌消费引导内容不够,我们都该思考如何满足用户的这类“胃口”。

其实,拿到鞋我就在想,应该写点什么?怎么写?匹克态极已经有了很多篇介绍,并且我很喜欢和信赖的“极客鞋谈”前两天也发了视频评测极客鞋谈的视频评测

我就分为两个部分来说:

1、目标客群及产品定位

2、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这双鞋到手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很奇怪,觉得并不是一双真正意义上的竞速跑鞋,或者说是定位“跑者之鞋”,为什么这么说?从视觉上来看,给人一种厚重感。鞋带、鞋面、鞋楦、鞋跟、中底儿给人一种强烈的包裹感。

软与厚

其次,软!中底儿、鞋面、鞋垫、鞋楦手摸上去很软,圆嘟嘟的。这和我理解的跑者之鞋,极致的轻量化、竞速、薄、紧…...会有较大的差别。接着我称了一下重量,单只约306g,按照我平时42码或者42.5码的鞋号来说,这双鞋并不轻,这个重量无法和Nike 4%以及Reebok Floatride Run Fast来比,比我的训练鞋Nike Pegasus 35 turbo要重84g,比我穿的Hoka one one羚羊2越野跑鞋要重50g,但比我的第一双Acsis Nimbus 20要轻约15g。众所周知,N20是Acsis的旗舰缓冲减震跑鞋,以踩屎般的细腻脚感以及稳定而著称,适合大体重及初级跑者。

单只重量平均306.5克


初步看来,这鞋的定位应该也是在大减震、缓冲系慢跑鞋范围,定位大众跑者,以及大体重人群,并且主打P4U专利中底科技,就好像是4、5年前Adidas推出的Boost以及2017年Nike推出的ZoomX一样,这次换成了中国匹克推出了自主专利技术的P4U。请各位注意一下,我把这三种中底儿材料并列放在了一起,我是故意放在一起的,没错!如果大家看过我之前的文章,应该注意到那是我与一位材料学从业科研人员朋友的对话,下面是我与他的另一段对话,发生在我路试之后…...

这个材料的出现及跑鞋商业应用,是一座里程碑!我相信匹克及研发团队在攻克P4U在跑鞋上的临界状态转换方面是费了大力气,大成本的!

神秘科研工作者与里程碑


插一句。我看到天猫、京东旗舰店上有人反映胶味大,确实有一些。但我在想,这个味道即使有一些,有什么关系呢?你也不会天天闻你的鞋,这是一双鞋又不是枕头。

这是一双穿在脚上的鞋,不是需要在乎气味的枕头


对于一双跑鞋,检验产品特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跑一跑。拿到鞋之后,中午我就去跑了10km,都是柏油路面,配速从4分24秒到5分40秒之间,其中配速5分及5分以下的占了50%的比例,但配速5分30秒以上的只有第一圈。因为当时刚拿到鞋,对产品定位和特性并不清晰,所以并不知道这双鞋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人跑起来是符合产品定位的。为什么不再快点?因为我跑不了那么快啊!

跑完之后,确实验证了我的判断。但我发现第一次路试,对于这个定位的产品及用户可能使用的配速、场景来说,使用里程有点少,只有一公里…...所以又有了第二次路试。

第一次主要是单一路面:柏油路面


第一次路试数据


第二次选择在晚上9:30以后,气温零下3~4度,路况更复杂,配速更低!都是为了进一步感受和体会匹克态极这个产品的定位与适用人群习惯。体验了不同路面以及复杂道路情况下的表现,整个过程有地下室环氧地面、沥青路、大理石路面、碎石路面、水泥路面、砖石地面,同时还有上下楼梯、二环辅路的下降与爬升、躲闪金融街的行人与机动车、等红灯过马路、从主路上跑到人行道再跑回来,急停急加速、变道转弯、以及室外走了500米左右…...最后还去餐厅吃了碗牛肉面。总之,希望能尽量模拟目标用户在室外跑步的感受(我个人不接受室内跑步机上跑步)。

态极、阴阳、黑白


两种中国力量!


为了体验更真实脚感,我没有穿冬季厚袜子,而是穿了Injinji的超薄五指袜,一般都是在夏天用的…...但发现一个问题:这么薄的袜子,这么冷的天,我的脚竟然不冷!这说明匹克态极的保暖还是不错的!但夏天炎热天气下…...跑起来会捂脚吧?

超薄的Injinji五指袜


第二次跑了9公里,平均配速5分27秒,已经很接近5:30左右的配速,而且第二次跑配速5分30秒以上的配速占了5km,绝大部分初级跑者尤其是体重大的跑者,配速都会在5分30秒到7分钟之间,这也是跑步人群、跑马人群配速分布最多的一个区间。我很清楚地感受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P4U中底儿科技是绝对的杀手锏!体验了这个P4U的脚感,就不枉费我特意跑了两次小20km!回弹与减震同时让人吃惊,确实是好东西!柔软、韧性十足、且回弹感明显!其实我的左膝还有伤,髂胫束综合症,但跑这两次,我的膝盖完全没有任何疼痛和不适,减震缓冲绝对起到了关键的帮助!

其次,产品设计有几点需要完善:第一就是鞋面,不够紧致服帖,鞋面给予跑者的固定安全感稍差;第二是鞋带,因为转弯、急停、启动次数较多,鞋带松了两次。第一次路试松了一次,这个比较粗壮且松散弹性较大的鞋带在跑鞋上真的不多见;第三,就是前掌感觉有点薄,有可能是因为我是前掌(中掌)落地受力的缘故,相对而言,较厚的后底儿就感觉很舒服。

最后,这鞋的抓地力还是不错的,这么多路面,都没有任何打滑的情况发生,还包括了大约50米的湿滑半结冰路面,都保持了不错的控制力。

第二次路试,模拟更复杂路况


回到家,脱下匹克态极,端详了一会儿,我要吐槽了!除了本文中之前提到的还有两点:

1、视觉设计与配色,这个本来是个性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但我有点忍不了下图中这个粉色、绿色,以及鞋面这个粗颗粒的3D效果,感觉有点像任天堂时代的魂斗罗或者街机时代街霸的像素感,建议走简约颜色,换个鞋面材质,更细腻一些的质感。我看到这两年国际上主流畅销跑鞋很少用三种及以上的主色配色在一双鞋上,基本是两种。纹路及视觉密度也很少使用这么多的。当然,这点有个人主观审美因素在里面。


2、这个鞋垫,刚才说的前掌感觉有点薄,也很可能部分原因是鞋垫前掌部分薄影响的,并且这个鞋垫的脚感偏粗颗粒,可能摩擦力与稳定性较好,但穿薄的袜子,跑步时间长,会有明显的纹路感。


写在最后


再次感谢匹克。

这双匹克态极是基于科技生产力带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跑鞋,适合初级跑者及大体重跑者日常训练、穿着走街,适合10km左右的训练距离,具有出色且识别度高的脚感,以及不错的减震缓冲、抓地力,性价比很高!

在态极项目上,我看到:匹克是认真的!

但仍有很多可以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地方。随着产品经验的积累,产能的提升,产品线的扩充与细化,最重要的是企业的内部向心力、决心、耐心都在,基于P4U的核心科技…...

下一步基于P4U的中底儿技术,如何衍生更多丰富的产品线和应用场景,我相信这是匹克正在思考和实施的重要事情。我个人还是希望看到真正不一样的竞速跑鞋产品,不一样的跑者之鞋,不同于现在国内产品线的跑者之鞋,不是薄、硬、小落差的那种,比如多威的战神、特步的RC160,比如Acsis的虎走,Mizuno的皇速…...

特步的RC160


多威的战神


厚底儿、软、弹、前后落差大…...是不是可以尝试下呢?4%?未来可期!


优势劣势机遇挑战都融合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在态极项目上,我相信:未来可期!


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绑定手机
×
图片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