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认准了一条路,就不去打听有多远,要走多久。一直在打听这条路到底要走多久,就会站在原地望而却步,哪里都没有去。未来无比漫长,至于终点是好是坏,不走到终点怎么知道?
这句话是在一次夜跑之后,发在微博上(@沈乌贼)勉励给自己的一段鸡汤,可直到今天,我开始写这篇赛记的时候,却还是仿佛做梦一样的懵,因为未曾敢想到,会因为跑步这个爱好而踏出国门。
因为在西湖边看到奔跑而过的人,看着他们矫健的身姿,于是自己说,与其羡慕,不如同行,于是开始跑步。
那年杭马,看到无香姐做了一个精准的兔子(马拉松配速员),温暖有力量,于是自己说,与其艳羡,不如尝试。
于是2017年元旦那天说,2017年希望自己可以开始当一次马拉松的配速员,温暖有力量。
可未曾敢想的是,因为这个小计划,于是这一年做了N次配速员,不仅完成了自己年初的小计划,更意外的是,可以成为悉尼马拉松的官方配速员。
很多时候,我们所经历的事情,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被遗忘,就算是某天回想起来,也只能记得一个模糊的大概。而文字可以锁住回忆,是时间的记录者,就算你自己忘记了,也还有文字帮你记得。于是这篇赛记可能非常非常长,长到写完再修改的自己也是跳着跳着看的,可为什么要写这么长?
因为这一段经历,遇见太多值得纪念的故事和人,而这些心心念念的故事和人,就是让我持续爱着跑步这项运动的纯粹初衷。
太多矫情的感谢说不出口,幸而还能用文字表达情感。如果还有人愿意抽空看一眼,真的很棒。
经历了填写报名资料,和一场从七月到八月漫长到崩溃的拉票以及随后的默默黑练,心力憔悴、偷懒想放弃的时候,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要折腾呢?
这种时候,真的很需要一个来自朋友的认可,然后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放弃了。于是,我转身去找女神夏天。(呸,你就是想跟夏天私聊!)
“拉票好烦啊,要不算了,没选上就没选上吧,我可以去跟你们跑北京马拉松呀,好不好?”
女神心,海底针,深海的那种。夏天反手就给了我一个煤气罐。
“对不起,这次北京不要你,你只能拼尽全力去悉尼找袋鼠玩儿。”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大群朋友开始集体帮我拉票。那一刻,除了目瞪口呆,好像再也没有其它词汇。
或许,就是因为跑步这件有趣的事,有幸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朋友,所以直接让我多了一条通向悉尼的路,得偿夙愿,入选悉马官兔。
接着便是间歇不断的黑练旅程。简单又粗暴:得空儿就跑,跑不动就骑,骑不动就游。午休的时间用来健身房练核心。总之,各种虐就对了。
其实这都不算苦,真正苦的是:从那一天开始,大家聚餐胡吃海喝自动屏蔽了我,因为我总是nooooooo......
这世界上,最怕错过和辜负的是末班回家的班车,还有朋友给予的无条件信任。我想告诉帮我拉票投票的伙伴们说:我没辜负你们的信任。“按部就班完成所有的黑练,只为了在相遇时,很靠谱地说出那句follow me!”
提起国外的城市,悉尼或许是我们绕不开的一个名字。大部分朋友还记得1993年的那一天,电视里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一句“感谢北京”,让泱泱大国的首都输给了仅仅400万人口的小城悉尼。
自从选上悉马配速员后,嘴上说着不傲娇,可心里还是有些嘚瑟,整个人开始变得不操心。在9月14号登机前往悉尼的前一刻,突然发现自己记错了登机时间,那一刻整个人是懵逼的。
面对我这样一个傻子配速员,耐心的咕咚小编团队没有指责没有推诿,在很短的时间里帮我制定了planA B C三种方案,让我终于如愿顺利抵达悉尼。
感谢运动让我结识的这些朋友,在问题发生时,第一反应都是想着该如何解决,而不是吐槽和气馁。因为你们,运动这个圈子太正能量了。
坐上去悉尼航班的那一刻,我反问自己:“去国外跑一场马拉松好折腾啊,这么折腾有意义吗?”那时候的我,不知道答案,只有追赶时间的疲惫和忍不住涌上的焦躁,而现在,我已经得到了答案。
“唯有梦想会让你不安,唯有行动会接触所有不安。”
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去外地跑马拉松折腾吗?折腾的,不安吗?不安的,因为你要在一段完全陌生的路上,跑一段未知的旅程。能够走得远的那些人,是那些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那就跑着去经历,去看,去感受,去记住吧。
9月15号,领取了参赛包。第二天一早,和伙伴们一起整装待发,在悉尼一起晨跑。最激动的,除了异国他乡的新鲜,更惊喜是澳洲空气质量好到令人咋舌,PM2.5仅为5。
晨练后,是针对悉马路线进行探路。为什么要探路?作为兔子,一定要提前熟悉赛道,了解上下坡情况,做好体力分配的规划,并将信息传递给身边的跑友,增强他们的信心和信任。
不得不吐槽下,悉尼的赛道真的是风景太!美!了!还有就是,坡道太!多!了!
探路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慢慢看美景。毕竟比赛时要专心看手表,还要用心的去和身旁的跑友来一次郑重的遇见。
如果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我在脑海里模拟了一万遍的冲线画面。为了那个瞬间,我已经准备了两个多月。赛前的探路可以增加自己对于赛道的掌握情况和底气(学习自无香姐的海外参赛习惯)。
结束全部的探路后,在悉尼歌剧院的环形码头,体验了喷射汽艇活动。我身边的黑人小哥,从一开始见到我,就不停地念叨着:哇,你太瘦了,你太瘦了。因此在每次工作人员操作漂移的时候,他撞在我身上,都会很认真的反复询问“Am I hurt you?”我只能很笃定的回复他“No,it is ok。”然后我回头看了一下后排的伙伴们,我觉得黑人小哥说的对,比起后排这些伙伴们,我真的是太瘦了,太瘦了,太瘦了。
哈哈,没错,这是一条我身体力行的硬广。如果你想要从海面上环顾悉尼歌剧院以及大桥下所有的美景,悉尼环形码头的喷射汽艇(认准红色那家),真的很值得你去体验。
当晚的悉马赛前官方发布酒会上,见到了悉马CEO Wyon(据说曾经是很棒的马拉松选手,全马PB是2个多小时),他说:“配速员是份很重要很有意义的职责,祝你成功。”
如果说生活需要仪式感,那么对于跑者来说,马拉松就是一场集体仪式感的体现。世界喧闹,人们匆忙,跑者们赶着一场又一场马拉松,却都在内心等一次郑重的遇见。
9月17日是悉马和北马开跑的日子。悉马采取分区分段起跑,全马是7点开跑(北京时间凌晨5点)。我们中国之队凌晨4点半一起出门,回国后,当被别人问到时,我可以装逼地回一句:“你见过凌晨四点半的悉尼吗?”
感觉悉尼这个城市对于马拉松既重视又不重视。重视的在于,这一天谷歌地图已经标注了当天跑步的线路图。仿佛宣告着,悉尼已经准备好迎接你们的奔跑了。而不重视却是,仿佛这场马拉松对于城市并没有过多的打扰。行人依然在公园道路两旁野炊,只是在你经过时笑着说句“well done”。
为了不影响主干道的通车,又为了跑者的通行顺畅,前一天才连夜施工搭建了一座简易的桥梁供参赛者使用。
或许,马拉松的核心从来都不是赛道,而是在赛道上奔跑的人。因为参加过许多场国内马拉松,这次赛程中一直希望可以找到国内外马拉松不同点。
首先是娱乐性的不同,赛道上可以看到各种奇装异服的跑者,有双手运球跑完全程的篮球男孩(最终成绩4小时40分),也有扛着犀牛壳跑完全程的(最终成绩5小时40分),还有在起点穿着海绵宝宝的。而最有意思的是一位穿着西服的年轻白人,如果不是他脚上那双亚瑟士跑鞋,我一定认为他是误入了马拉松起点,但结果他竟然出乎意料穿着笔挺的三件套西装以2小时44分29秒的成绩,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身着正装的最快马拉松纪录)。
其次是文化表达的不同,在国外越是这样的大型赛事,越是民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场合,在马拉松赛场上会看到众多带着别样含义的鼓励语句。
“IF TRUMP CAN RUN,SO CAN YOU!”
悉马期间正是澳洲目前举行同性恋合法化公投。赛道上,经常可以看到一对对情侣手牵着手奔跑,身后写着“Vote Yes”,而到终点时,抬起头看到天空上飞机喷出“Vote NO”的字样。
第三点是跑步文化,跑马路上,因为他人的几句鼓励而肾上腺素激增,每个让你温度上升的瞬间,都应该被铭记。彼此擦肩而过时,会有跑者选择跟随你,伴着一句:“谢谢你为我们配速,你是个很棒的配速员!”这样的认可,就是最大的满足和幸福。
正是因为这些温度和开心的瞬间,你才会有冲动将这份温度传递下去,让自己变成有温度的人。除了跑者对于配速员的鼓励和认可,配速员对于跑者的鼓励也让我学到了生动的一课。
跟我一起搭档的是位年长的女跑者,一路上她都很沉默。到了35公里以后,许多跑者已经由最初的发力狂奔转变成了跑走结合,当看到后面的配速员追上来后,不可避免会露出一丝失望和不开心,这时我的搭档大声地冲着身边的跑者喊:“伙计们,我们是净时间配速员,在最前面出发,你们不要担心被超越,你们很棒,不要太担心,保持激情!”
每个转角遇见工作人员,他们在看到配速员标志后,会第一时间低头看看手表时间,然后抬起头向你竖起大拇指,告知你速度是否优秀。正是这些鼓励和认可,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精准地卡住时间,完成了430配速员的任务。
430官方配速员任务,get!
在结束了悉尼的马拉松任务后,仿佛剩下的时间就是用来放松和冲浪的。澳大利亚是户外运动的天堂,如果想要了解当地人是如何享受生活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邦迪海滩(它的原名意为“翻动潮水的噪音”)。
既然来了,就想要尝试更多的运动体验。
Rick问我:“想尝试一下冲浪吗?乌贼。”
“好啊,为什么不呢?”
冲浪私人教练Julia说:“对于冲浪一无所知没关系,没有教不会的动作,如果有,那就教十遍。”
于是,有了这张可以用来发朋友圈的照片。
“去国外跑一场马拉松好折腾啊,这么折腾有意义吗?”
最开始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直到朋友思琪问了我说:“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去吗?”
“去!”我笃定的回复她。在那一瞬间我找到了答案,无论旅途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再结束这段旅程时,你觉得如果再来一次,你仍旧愿意上路。那这就是值得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这段旅程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一路的收获是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海水有它特有的味道,凌晨一边搓手一边感叹自己走了很远的路。如果我们的人生是本书,那么旅途和跑马的经历就是让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加上一个书签。回到生活中,遇到很多难以承受的事,就想起这张书签。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但如果内心有方向,颠沛流离也没什么好怕的。
~~~ 作者:沈乌贼 ~~~
—— 欢迎投稿! ——
—— 欢迎吐槽! ——
—— 欢迎冒泡! ——
更多精彩,尽在「跑圈趣事」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前言
既然认准了一条路,就不去打听有多远,要走多久。一直在打听这条路到底要走多久,就会站在原地望而却步,哪里都没有去。未来无比漫长,至于终点是好是坏,不走到终点怎么知道?
这句话是在一次夜跑之后,发在微博上(@沈乌贼)勉励给自己的一段鸡汤,可直到今天,我开始写这篇赛记的时候,却还是仿佛做梦一样的懵,因为未曾敢想到,会因为跑步这个爱好而踏出国门。
因为在西湖边看到奔跑而过的人,看着他们矫健的身姿,于是自己说,与其羡慕,不如同行,于是开始跑步。
那年杭马,看到无香姐做了一个精准的兔子(马拉松配速员),温暖有力量,于是自己说,与其艳羡,不如尝试。
于是2017年元旦那天说,2017年希望自己可以开始当一次马拉松的配速员,温暖有力量。
可未曾敢想的是,因为这个小计划,于是这一年做了N次配速员,不仅完成了自己年初的小计划,更意外的是,可以成为悉尼马拉松的官方配速员。
很多时候,我们所经历的事情,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被遗忘,就算是某天回想起来,也只能记得一个模糊的大概。而文字可以锁住回忆,是时间的记录者,就算你自己忘记了,也还有文字帮你记得。于是这篇赛记可能非常非常长,长到写完再修改的自己也是跳着跳着看的,可为什么要写这么长?
因为这一段经历,遇见太多值得纪念的故事和人,而这些心心念念的故事和人,就是让我持续爱着跑步这项运动的纯粹初衷。
太多矫情的感谢说不出口,幸而还能用文字表达情感。如果还有人愿意抽空看一眼,真的很棒。
经历了填写报名资料,和一场从七月到八月漫长到崩溃的拉票以及随后的默默黑练,心力憔悴、偷懒想放弃的时候,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要折腾呢?
这种时候,真的很需要一个来自朋友的认可,然后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放弃了。于是,我转身去找女神夏天。(呸,你就是想跟夏天私聊!)
“拉票好烦啊,要不算了,没选上就没选上吧,我可以去跟你们跑北京马拉松呀,好不好?”
女神心,海底针,深海的那种。夏天反手就给了我一个煤气罐。
“对不起,这次北京不要你,你只能拼尽全力去悉尼找袋鼠玩儿。”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大群朋友开始集体帮我拉票。那一刻,除了目瞪口呆,好像再也没有其它词汇。
或许,就是因为跑步这件有趣的事,有幸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朋友,所以直接让我多了一条通向悉尼的路,得偿夙愿,入选悉马官兔。
接着便是间歇不断的黑练旅程。简单又粗暴:得空儿就跑,跑不动就骑,骑不动就游。午休的时间用来健身房练核心。总之,各种虐就对了。
其实这都不算苦,真正苦的是:从那一天开始,大家聚餐胡吃海喝自动屏蔽了我,因为我总是nooooooo......
这世界上,最怕错过和辜负的是末班回家的班车,还有朋友给予的无条件信任。我想告诉帮我拉票投票的伙伴们说:我没辜负你们的信任。“按部就班完成所有的黑练,只为了在相遇时,很靠谱地说出那句follow me!”
提起国外的城市,悉尼或许是我们绕不开的一个名字。大部分朋友还记得1993年的那一天,电视里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一句“感谢北京”,让泱泱大国的首都输给了仅仅400万人口的小城悉尼。
自从选上悉马配速员后,嘴上说着不傲娇,可心里还是有些嘚瑟,整个人开始变得不操心。在9月14号登机前往悉尼的前一刻,突然发现自己记错了登机时间,那一刻整个人是懵逼的。
面对我这样一个傻子配速员,耐心的咕咚小编团队没有指责没有推诿,在很短的时间里帮我制定了planA B C三种方案,让我终于如愿顺利抵达悉尼。
感谢运动让我结识的这些朋友,在问题发生时,第一反应都是想着该如何解决,而不是吐槽和气馁。因为你们,运动这个圈子太正能量了。
坐上去悉尼航班的那一刻,我反问自己:“去国外跑一场马拉松好折腾啊,这么折腾有意义吗?”那时候的我,不知道答案,只有追赶时间的疲惫和忍不住涌上的焦躁,而现在,我已经得到了答案。
“唯有梦想会让你不安,唯有行动会接触所有不安。”
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去外地跑马拉松折腾吗?折腾的,不安吗?不安的,因为你要在一段完全陌生的路上,跑一段未知的旅程。能够走得远的那些人,是那些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那就跑着去经历,去看,去感受,去记住吧。
9月15号,领取了参赛包。第二天一早,和伙伴们一起整装待发,在悉尼一起晨跑。最激动的,除了异国他乡的新鲜,更惊喜是澳洲空气质量好到令人咋舌,PM2.5仅为5。
晨练后,是针对悉马路线进行探路。为什么要探路?作为兔子,一定要提前熟悉赛道,了解上下坡情况,做好体力分配的规划,并将信息传递给身边的跑友,增强他们的信心和信任。
不得不吐槽下,悉尼的赛道真的是风景太!美!了!还有就是,坡道太!多!了!
探路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慢慢看美景。毕竟比赛时要专心看手表,还要用心的去和身旁的跑友来一次郑重的遇见。
如果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我在脑海里模拟了一万遍的冲线画面。为了那个瞬间,我已经准备了两个多月。赛前的探路可以增加自己对于赛道的掌握情况和底气(学习自无香姐的海外参赛习惯)。
结束全部的探路后,在悉尼歌剧院的环形码头,体验了喷射汽艇活动。我身边的黑人小哥,从一开始见到我,就不停地念叨着:哇,你太瘦了,你太瘦了。因此在每次工作人员操作漂移的时候,他撞在我身上,都会很认真的反复询问“Am I hurt you?”我只能很笃定的回复他“No,it is ok。”然后我回头看了一下后排的伙伴们,我觉得黑人小哥说的对,比起后排这些伙伴们,我真的是太瘦了,太瘦了,太瘦了。
哈哈,没错,这是一条我身体力行的硬广。如果你想要从海面上环顾悉尼歌剧院以及大桥下所有的美景,悉尼环形码头的喷射汽艇(认准红色那家),真的很值得你去体验。
当晚的悉马赛前官方发布酒会上,见到了悉马CEO Wyon(据说曾经是很棒的马拉松选手,全马PB是2个多小时),他说:“配速员是份很重要很有意义的职责,祝你成功。”
如果说生活需要仪式感,那么对于跑者来说,马拉松就是一场集体仪式感的体现。世界喧闹,人们匆忙,跑者们赶着一场又一场马拉松,却都在内心等一次郑重的遇见。
9月17日是悉马和北马开跑的日子。悉马采取分区分段起跑,全马是7点开跑(北京时间凌晨5点)。我们中国之队凌晨4点半一起出门,回国后,当被别人问到时,我可以装逼地回一句:“你见过凌晨四点半的悉尼吗?”
感觉悉尼这个城市对于马拉松既重视又不重视。重视的在于,这一天谷歌地图已经标注了当天跑步的线路图。仿佛宣告着,悉尼已经准备好迎接你们的奔跑了。而不重视却是,仿佛这场马拉松对于城市并没有过多的打扰。行人依然在公园道路两旁野炊,只是在你经过时笑着说句“well done”。
为了不影响主干道的通车,又为了跑者的通行顺畅,前一天才连夜施工搭建了一座简易的桥梁供参赛者使用。
或许,马拉松的核心从来都不是赛道,而是在赛道上奔跑的人。因为参加过许多场国内马拉松,这次赛程中一直希望可以找到国内外马拉松不同点。
首先是娱乐性的不同,赛道上可以看到各种奇装异服的跑者,有双手运球跑完全程的篮球男孩(最终成绩4小时40分),也有扛着犀牛壳跑完全程的(最终成绩5小时40分),还有在起点穿着海绵宝宝的。而最有意思的是一位穿着西服的年轻白人,如果不是他脚上那双亚瑟士跑鞋,我一定认为他是误入了马拉松起点,但结果他竟然出乎意料穿着笔挺的三件套西装以2小时44分29秒的成绩,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身着正装的最快马拉松纪录)。
其次是文化表达的不同,在国外越是这样的大型赛事,越是民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场合,在马拉松赛场上会看到众多带着别样含义的鼓励语句。
“IF TRUMP CAN RUN,SO CAN YOU!”
悉马期间正是澳洲目前举行同性恋合法化公投。赛道上,经常可以看到一对对情侣手牵着手奔跑,身后写着“Vote Yes”,而到终点时,抬起头看到天空上飞机喷出“Vote NO”的字样。
第三点是跑步文化,跑马路上,因为他人的几句鼓励而肾上腺素激增,每个让你温度上升的瞬间,都应该被铭记。彼此擦肩而过时,会有跑者选择跟随你,伴着一句:“谢谢你为我们配速,你是个很棒的配速员!”这样的认可,就是最大的满足和幸福。
正是因为这些温度和开心的瞬间,你才会有冲动将这份温度传递下去,让自己变成有温度的人。除了跑者对于配速员的鼓励和认可,配速员对于跑者的鼓励也让我学到了生动的一课。
跟我一起搭档的是位年长的女跑者,一路上她都很沉默。到了35公里以后,许多跑者已经由最初的发力狂奔转变成了跑走结合,当看到后面的配速员追上来后,不可避免会露出一丝失望和不开心,这时我的搭档大声地冲着身边的跑者喊:“伙计们,我们是净时间配速员,在最前面出发,你们不要担心被超越,你们很棒,不要太担心,保持激情!”
每个转角遇见工作人员,他们在看到配速员标志后,会第一时间低头看看手表时间,然后抬起头向你竖起大拇指,告知你速度是否优秀。正是这些鼓励和认可,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精准地卡住时间,完成了430配速员的任务。
430官方配速员任务,get!
在结束了悉尼的马拉松任务后,仿佛剩下的时间就是用来放松和冲浪的。澳大利亚是户外运动的天堂,如果想要了解当地人是如何享受生活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邦迪海滩(它的原名意为“翻动潮水的噪音”)。
既然来了,就想要尝试更多的运动体验。
Rick问我:“想尝试一下冲浪吗?乌贼。”
“好啊,为什么不呢?”
冲浪私人教练Julia说:“对于冲浪一无所知没关系,没有教不会的动作,如果有,那就教十遍。”
于是,有了这张可以用来发朋友圈的照片。
“去国外跑一场马拉松好折腾啊,这么折腾有意义吗?”
最开始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直到朋友思琪问了我说:“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去吗?”
“去!”我笃定的回复她。在那一瞬间我找到了答案,无论旅途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再结束这段旅程时,你觉得如果再来一次,你仍旧愿意上路。那这就是值得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这段旅程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一路的收获是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海水有它特有的味道,凌晨一边搓手一边感叹自己走了很远的路。如果我们的人生是本书,那么旅途和跑马的经历就是让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加上一个书签。回到生活中,遇到很多难以承受的事,就想起这张书签。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但如果内心有方向,颠沛流离也没什么好怕的。
~~~ 作者:沈乌贼 ~~~
—— 欢迎投稿! ——
—— 欢迎吐槽! ——
—— 欢迎冒泡! ——
更多精彩,尽在「跑圈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