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陪你跑
客服热线: -

陪你跑

运动装备专家

如何分析间歇训练数据? [复制链接]

陪你跑 | 2017-11-13 10:27 1429 0



间歇训练记录的分析方法                    

             

间歇训练是一种快跑与慢跑(或休息)组合而成的训练方式,通过每一趟快跑之间的休息恢复,延长整体的训练时间,从而达到累积快跑里程数的目的,让身体产生适应,变得更强。

训练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训练成效。 一般来说,在分析间歇训练记录时通常都会观察三点:

• 每一趟间歇的配速是否稳定?

• 强度是否落在理想的区间?

• 技术数据有没有变化?

每一趟间歇的配速是否稳定                    

对于间歇训练来说,配速稳定度需要检查两件事情:

首先,我们可以在数据曲线图上比较每一趟间歇的配速落差,确保每一趟的速度都维持在相同的水平,不应该愈跑愈慢。下图是两次间歇训练的配速数据,可以看到左边的每一趟配速都在同一水平上(红线),代表配速非常稳定。右边的训练则呈现愈跑愈慢的趋势,代表前几趟的速度太快,或是当天身体状态不佳,导致没办法维持目标配速。



另一件要检查的事情是个别间歇的配速是否稳定。下图展示了五种不同配速方式的曲线,左边打叉的三种是较不稳定的配速方式。左一代表起跑后速度较快,到后段愈跑愈慢;左二代表配速忽快忽慢,有可能是不断调整配速所致;左三代表起跑跟最后要结束时速度比较快,但中段却明显掉速。右边打勾的是比较理想的曲线,可以看到配速曲线相对稳定很多。



配速能力很差,怎么破?                    


强度是否落在理想的区间?

间歇训练的目的之一,是要延长在高强度下的运动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各强度时间图表”来确认不同强度的运动时间。理想情况下,课表的主要强度应该要能够跟图表所显示的强度区间对应起来,例如:一次强度5区为主的间歇训练纪录,在各强度时间图表中强度5区应该会占比较高的比例。另外,强度1区通常也会占很高的比例,因为在每趟间歇之间的恢复、缓和跑通常都会落在第1区。

每一区强度的意义如下表:



找到自己的配速区间                    



下图是一次强度5区(I配速)跑3分钟 x 7趟的训练纪录,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强度5区应该会累计到21分钟的训练时间,称之为“理想训练时间”。而实际上纪录下来的训练时间称为“实际训练时间”。 



一般来说,实际训练时间只要能够在理想值的70-80%便足够了,因为实际上记录到的训练时间会因为配速稳定度、GPS信号等因素而减少。因此,在这个例子中,实际的训练时间只要达到15-17分钟之间就足够了。从图中也可以看到强度5区的训练时间正好在16分钟左右。

技术数据有没有变化?                    

除了观察体能数据之外,我们也可以在RQ官网主页上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查看在这次训练中各配速区间的技术数据表现,包括:步频 、触地时间 与移动参数等 。在一般情况下,跑步的速度愈快,步频会愈高,触地时间会愈短,而且移动参数愈低。



在三项技术数据中,触地时间非常重要。通过比较不同的间歇记录来确认跑步技术有没有进步。 例如:跑者分别进行了两次强度5区(I配速)800米 x 8趟的间歇训练,系统会自动找出记录中不同配速所对应的区间,并计算各区间的平均值,我们可以到“各强度触地时间分析”中比较第一次与第二次在配速5区的平均触地时间分别是多少。

-End-

猜你喜欢
1
连嘿咻都数据化了,跑步还不赶紧跟上?
2
细节决定成败 | 东马与杭马
3
我想给自己一次机会,说:我可以。
4
大数据告诉你,如何成为跑步精英?
5
用什么装备测试跑步数据好?
其它更多精彩内容
请进入“陪你跑”订阅号,查看历史消息



点击原文,了解更多

网友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
      评论请先登录,或注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