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陪你跑
客服热线: -

陪你跑

运动装备专家

带你了解数据跑步的基础——心率区间 [复制链接]

陪你跑 | 2017-09-06 09:33 920 0



心率、配速、与自我感觉是掌握训练强度的三大因素,三者各有优缺点,要掌控最佳的训练成果与效率,必须让三者相互参照,才能让客观与感受兼具,而不盲目。



其实心率训练的起源很早,而随着近年来跑步运动的风潮与穿戴式装置产业兴起,这个概念和理论再次被炒热。人手一块心率表已不再是稀奇的事儿,虽然心率训练也有许多变化因素和影响准确性的要素需要考虑,但不得不说,心率是目前最方便的体征指标。要发挥心率训练的效益,我们必须对心率的强度区间有所了解如果一开始就设定得不对,那么即便再精准的测量装备也无法反应正确的信息。


 自行定义心率区间 


要设定出适合个人的心率训练区间,第一步要考虑的就是“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有了这两个数值,我们才能设定出符合个人生理状况的“储备心率”训练区间。



和你相同年纪的精英跑者,跑在马拉松比赛的心率可能等同于你的乳酸阈值心率,不同体能的人用同样的心率值来训练,显然不正确。


至于为什么要使用“储备心率”,而不是传统概念中用“最大心率”直接依照最大百分比来设定呢?试想,同样最大心率为190的两个人,一位可能是从来不曾跑过步,一位可能是精英跑者,若单纯用“最大心率”推算训练区间百分比,两个人会以同样的心率来进行专项训练,但可能会发生精英跑者跑在马拉松配速时心率160,但新手热完身就接近160了。


两个体能条件不同的人,用同样的心跳区间数值进行练习,从训练中所获得的效益当然不同。



最大心率、安静心率是决定个人训练区间最重要的两个参数,而了解有氧阈值、乳酸阈值等强度和配速,则有助于更精细的掌握训练负荷。


研究显示,有氧体能最客观的评估指标之一:最大摄氧量(VO2max,需通过实验室仪器测得)随运动强度变化的百分比数值与储备心率百分比数值几乎完全吻合,因此Karvonen等人于1957年提出“储备心率法”,将安静心率列入计算参数,以求得适合个体体能状况的目标运动强度:


储备心率 = 安静心率+

[(最大心率 - 安静心率)x目标运动强度百分比]



下面用储备心率来计算,提供各训练区间的VO2max所得出的心率训练区间。由于一般的穿戴式装置多以5个区为设定范围,实验也以5个区间作为设定依据,将热身区间列入设定,让设定能更完整地应用于从热身到高强度不同的训练类型。



1、50-59%备心率:恢复/缓和


这是训练热身与缓和适用的强度,跑在这个区间的目的主要是能促进血液循环,从静止状态提升肌肉温度与心跳,为接下来的训练做好准备;或在训练后回到相对缓和的心跳与体温,并利用血液循环排除代谢废物,有助于训练后的恢复。


这个区间也适用于训练负荷较大、或比赛后几天的恢复跑,此时的慢跑目的并不在提升体能,而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但若高强度训练或比赛后有肢体不适的状况,则建议通过游泳、骑自行车等较低冲击的有氧运动,也能达到同样的恢复效果,只是强度方面需要控制得合适,以免恢复没做到,还累积了更多疲劳,得不偿失。



2、60-74%储备心率:有氧耐力


这是个范围相对广的区间,是提升基础体能最重要的一环,所有训练的基础都应该奠定在好的有氧体能上,有氧耐力应占整体训练计划的60%以上。在基础训练期,甚至有时会达到总训练量的80%-90%,包含累积训练里程的轻松跑、提升耐力的长距离慢跑LSD等。


要特别注意的是有氧耐力的强度掌握,虽然在60-74%的“储备心率”强度下都有助于有氧体能的提升,但若质与量拿捏不当,很可能会累积疲劳而影响跑量累积或素质练习。


有氧阈值约为最大心率的75%,或最大心率的70%,在这个值以下血乳酸增加的幅度缓慢,乳酸代谢呈现良好的平衡,能量使用也以脂肪为主,体感是相当轻松的。故在基础期的跑量累积与长距离慢跑时,可以试着采用60-70%储备心率的强度来锻炼,找到这个区间最舒适的节奏。



3、75-82%储备心率:马拉松配


这个区间是马拉松比赛的配速区间,对于某些体能水平较好的跑者来说,甚至可以用接近乳酸阈值底限(83%)的强度跑完一场全程马拉松。在这个区间锻炼时的感受应是“游刃有余、好像可以再快一点”的感觉,若觉得完成训练后没什么负荷,那么配速就可能太过保守了;反之,若跑完觉得倍感吃力,则应调低配速。以马拉松比赛来说,起跑时建议保守些,由75%的“储备心率”开始,过半程后依训练或比赛当天的状况逐渐提升至80-82%。如果状况很好,则在最后5公里不妨尝试往乳酸耐力的强度逼近,以期创造佳绩。



4、83-88%储备心率:乳酸耐力


乳酸会随着运动强度提升与长时间的运动而持续累积,若代谢与产生无法维持平衡,血液的酸碱值就会因氢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进而刺激肌肉神经造成肿胀、灼热、甚至酸痛,运动表现随之下滑。这个乳酸代谢失衡的生理状态也称为“乳酸阈值”。


20-40分钟的持续跑是典型的乳酸耐力训练方式之一。在训练进展期到训练高峰期时,每周一次的乳酸门坎跑(T跑),将能提升乳酸代谢能力,也让马拉松配速跑起来相对轻松,提升信心。


我们可以通过乳酸耐力区间的训练来锻炼身体代谢乳酸的能力,常见的方式有20-40分钟的门坎持续跑或2-3公里一组、共进行3-5组的间歇跑。乳酸耐力训练属于长跑专项体能,一般在训练进展末期、高峰期时进行。



5、89-100%储备心率:无氧耐力/摄氧能力


这个区间又可分为89-94%储备心率”的无氧耐力与95-100%的摄氧能力。以马拉松跑者来说,通过95%储备心率”以上强度的间歇训练,可以提升最大摄氧量,让摄氧能力达到目标竞技水平;至于乳酸阈值到无氧耐力一般为10公里路跑赛的强度区间,其89%“储备心率”的强度又称为无氧阈值,在生理上是血液乳酸浓度为4mmol/l、乳酸浓度开始呈现第二次大量上升的强度,因此又称为“乳酸转折点”,与乳酸阈值不同。一般跑者进行训练时,掌握乳酸阈值的强度进行训练即可。



吴栋

个人订阅号:简爱跑步营 




新浪微博:@吴栋说跑步

喜马拉雅:吴栋说跑步

扫码  加他微信



点「阅读原文」收听「吴栋说跑步」


网友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
      评论请先登录,或注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