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陪你跑
客服热线: -

陪你跑

运动装备专家

为什么精英都爱跑步 | 吴晓波视频 [复制链接]

陪你跑 | 2017-02-11 15:20 1796 0



点击上方视频 | 直接收看本周节目


有没有发现街上穿着压缩衣跑步的人越来越多?——对,他们把那种紧紧的衣服叫压缩衣。

 

是不是大家都开始在朋友圈晒跑步图、荧光的压缩衣、酷炫的跑鞋和价格不低的运动耳塞?



尤其是金融圈和互联网圈的新贵,简直把跑步当做生活中的标配。一篇极戳朋友圈 G 点的文章说:跑步是中产阶级的新宗教。


广场舞大妈能去跳个广场舞,精英人士能去打个高尔夫,中产阶级是最体虚、最需要运动,却最没有一个体面运动方式的阶层。

 

于是跑步——这种不需要大型设备及场地支持、不占用社会资源、不需要其他人配合,又受商业大佬、科技精英、文艺大神加持过的运动,成为了如弥撒般必做的仪式。


2013 年《纸牌屋》热播,那位颇具气质的政治女强人慢跑时坚毅的侧脸,不知道有没有成为中国跑步潮的一大推力。但确实在过去的三四年里,“信仰”跑步的人越来越多。



为什么精英更爱跑步?

圈层感染


运动 APP 和手环的兴起,将原本私人而孤独的运动变成了一种宣誓。朋友圈越来越多的晒图像多米诺骨牌一般带动了还在犹豫边缘的人群一起加入。

 

文艺教父村上春树当年干脆写了一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金牌经理人郁亮从胖子跑成型男;逆袭的地产人潘石屹跑完 N 场马拉松,旁边还站着“在我摔倒时把我扶起来”的夫人张欣;元气少女陈大发随便一个晨跑就 12 km 。他们的加入给跑步这项运动增添了一份时尚感。



当所在或所向往的阶层开始兴起一向容易进行的一项运动时,这就成了一种社交行为。“今天跑了多少公里”代替了“吃了没”,成为了见面、聚会打招呼频率最高的方式。


健康需求


体检指标有许多箭头已是一个普遍状态,电脑手机让颈椎腰椎不负重荷,肥胖也成为了“富态”的附加物。我们需要一个方便每天进行的锻炼方式。

 

不仅仅是体弱和生理的亚健康,超长时间工作也给心理带来很大的负担:焦虑、烦躁、疲惫。我们急需一个长期而平稳的宣泄出口。

 

跑步时身体会持续分泌内啡肽,这种“快乐激素”能够排解人们的压力和坏情绪。

 


更具仪式感


现在的跑步不仅仅是穿上鞋子跑起来,有跑前热身、跑后拉伸,有几百块一小时的私人教练;有专用的速干衣、悬挂鞋、防雾口罩、功能饮料、无线耳机、记速器;以及让人花几千块飞 13 小时去地球另一边参加的马拉松赛事……

 

跑步本身虽然无法迅速带来什么收益,但它是一种潜在的生活态度,是独自攻克一个个小目标,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到达一个又一个地方,完成一站又一站赛事的标志;是态度与仪式感,让中产与消费还未升级的中下阶层,和虽然有钱但身材臃肿没有文化的暴发户区隔开来。



更自我


相对于工作时不停与人沟通的琐碎和必须与人配合的牵扯,上班族也需要与自己独处的沉思时间。

 

相对于投篮准不准、球有没有被接住,跑步是一项更敏感、更注重自己感受的运动。

 

身体前倾的角度、手臂摆动的姿势、小腿踏步的频率,微小的变化可能决定了切身感受,这些都需要独自一人静静体会。也正是这些微小的调整,可能决定了你的上限是 5 km 还是 42 km。

 

这和人生一样,再不重视的选择、再细微的调整,都如小雪球,逐渐滚动成大人生,而这其中的日积月累的变化,都需要独处的时候,自我审视。



中国正进入这一现象时期,很像几十年前的美国——经济崛起后,人们,尤其是中产和精英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和生活状态。

 

根据国外经验,确实当一国的人均 GDP 超过 5000 美元时,一个国家的多个城市将以马拉松赛为依托,进入到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这在欧美被称作“马拉松赛事现象”

 

但我们更希望跑步党们不要过度关注装备的新鲜感,也不过度关注跑步的“现象意义”,而更多关注单纯的跑步本身。就像已经 80 岁的跑步狂人、好莱坞明星布鲁斯·邓恩说的:“我希望别人问我的问题不是‘你的配速是多少?’,而是‘哥们儿,爽吗?’”


本期视频

吴晓波老师邀请杭州跑步圈的铁人吴栋

给大家介绍

跑步有什么好处?

跑步时如何保护自己?

如何提高跑步效能?


点击下方视频

吴晓波频道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跑步视听」



网友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
      评论请先登录,或注册
      相关推荐